文章摘要:Z近聽見很多同學都在暗自慶幸,我的dream school取消了SAT考試坐等offer!難道美國高校真的是缺錢、缺學生、缺到要降低錄取標準來求著你去?眾所周知,SAT成績是申請美本的重要指標。也是申請過程中的一座“大山”天上真的會突然“掉餡餅”嗎?今天小編跟大家縷縷,這些誤會究竟是怎么產生的。
兩件導火索式新政頒布?
2018年7月3日川普叫板奧巴馬,廢除美國高校錄取潛規(guī)則。美國宣布廢除奧巴馬政府關于高等教育錄取的種族政策(這大概是特朗普上任以來第n+1次正面杠奧巴馬了)。也就是說,美國高校錄取的“潛規(guī)則”: 按“種族配額”招生的時代就要結束了。這對于一向高分數的華裔學生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。2018年6月14日芝大宣布不需要再提交SAT或者ACT成績。芝加哥大學本科招辦主任Jim Nondorf宣布,申請2019年及以后入學的本科生不需要提交SAT或者ACT成績。我們不禁要問,芝大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?在關于這項Uchicago Empower Initiative的具體解讀中,我們發(fā)現了這樣幾段文字 :你選擇提交SAT/ACT成績,我們會看的;你也可以不提交SA/ACT成績,但是請拿來更有證明力的其它資料;沒在美國讀高中,需要提交預估的IB或者A-Level成績來替換SAT或者ACT。 如果你不交SAT/ACT,那么你得至少有以下一種成績:IB預估成績、A Level預估成績、三門或以上SATII單科成績、有AP的學校,至少有三門或以上AP成績也就是說芝加哥大學并非放棄標化成績這一參數,除非在美國讀高中的同學,否則還是要拿一份考試成績去證明你是“優(yōu)秀的你”。
留學新政背后陷阱重重
無獨有偶,近年來,越來越多的高校都陸陸續(xù)續(xù)宣布了類似的政策,例如維克森林大學,布林莫爾學院,衛(wèi)斯理安大學,喬治華盛頓大學等。然而,大部分學校的test-optional policy還是和芝大一樣“陷阱重重”。雖然不少學校不再強制要求申請人參加SAT/ACT考試,但如果你提交SAT/ACT成績,校方也會看;而且“成績好還是有加分作用”。所以……在準備SAT的小伙伴們還是任重道遠,不可松懈!大家去看下Z近幾年的各個大學的profile,同時再去了解一下中國學生對應錄取的SAT成績逐年的變化趨勢就知道了,托福100+、SAT1400+已經不能保證前五十的錄取了,對大多數國內學生來說, SAT/ACT現在反而更重要了。
不再要求必須提交不代表可以不再提交
學術能力是大學申請中,學校考察的必須環(huán)節(jié)。如果你其它方面有超高的能力(比如國際比賽的什么金獎之類的),確實可以不用提交SAT。對于中國學生,認真?zhèn)鋺?zhàn)標化成績,打好自己GPA、SAT/ACT的基礎,才是重中之重,因為這畢竟是咱們的強項。
絕不能放棄SAT/ACT考試
由于和芝大一樣優(yōu)秀的大學并不會放棄SAT、ACT,所以他們也知道絕大多數學生還是會考。你不可能因為芝大test-optional政策而不去準備SAT和ACT考試,畢竟你不會只申請一所學校。對于中國大陸學生,如果不是IB、A-level體系的學生,沒有strong SAT/ACT scores,很難向學校證明自己的學術能力,所以放棄SAT等于放棄了整片森林。 對于深諳應試教育之道的我們來說,SAT/ACT向來是我們“開疆拓土”的Z佳利器。然而,當“冷兵器時代”的短兵相接逐漸邁向“火器時代”的軍備競賽,我們的學生在“后SAT/ACT時代”又該何去何從呢?英美高校除了考察申請者的標化成績外,會更看重申請人的科研經歷 & 實踐履歷,這與國內高考只看分數的招生標準截然不同。因此,對于申請者來說,為了從全球千萬個同樣優(yōu)秀的申請人中脫穎而出,必須對自己進行背景提升。
常見的背景提升方式有:與來自英美高校的導師做高質量科研項目;跟著行業(yè)精英與領袖進行某行業(yè)或領域的實習;參加學術競賽 & 商業(yè)競賽等賽事;組織 & 參與公益活動等等。從標化成績以外的科研、實習、競賽等軟背景方面提升自己,讓自己的個人履歷在各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,以便在學涯、求職上獲得優(yōu)勢的行為。